- UID
- 154
- 帖子
- 2085
- 现金
- 17161 魔法币
- 存款
- 0 魔法币
- 阅读权限
- 150
- 来自
- 南京
- 注册时间
- 2004-7-17
|
[新闻] [擦邊][明報專訊]陶囍觀察﹕陳腔濫調賀台慶
[明報專訊]陶囍觀察﹕陳腔濫調賀台慶
轉載自:明報新聞網 2009年11月1日 http://news.mingpao.com/20091101/vzd3.htm
陶囍觀察﹕陳腔濫調賀台慶
【明報專訊】什麼是cliché?萬聖節的南瓜、蝙蝠、白色面具、黑色斗篷,每年九月準時現身,點綴大小商場,老套乏味,毫無驚喜,可算cliché。每年踏入十一月,台慶劇登場,例牌新聞是抄襲疑雲和視帝視后造馬謠傳,諸如「無線劇抄韓日劇」等說法,講得太多,也成cliché。
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,港劇向外地電視劇取經,不是今天才有的事,十多年前的《壹號皇庭》(1992)和《妙手仁心》(1998)等專業劇,就跟美劇L.A. Law(1986)和ER(1994)一脈相承,而長做長有的金裝豪門恩怨劇,靈感很可能來自一度以為會播到地老天荒的Dallas(1978-1991),以及播足22年的The Bold and the Beautiful(1987- )。只是當年尚未有土豆和YouTube,不同版本之間仍有一點點時差。到英文台積極購入原裝劇,本地薑與來路貨一對比,雷同多到不可能純屬巧合,觀眾習慣成自然,每回新劇上畫,自動發起新一輪的配對遊戲,投入另一場哪個版本佔優的爭議。
港劇情節似是而非
在這些周而復始,循環不息的辯論中,我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。沒錯我們總是輕而易舉地作出相應配對,但一旦要仔細推敲,又難免感到那種「抄襲」唔湯唔水,不倫不類,有時甚至會為原裝叫屈,覺得翻版作品徒具一個形似的軀殼,靈魂和神韻則半點不留。印象特深的是《師奶兵團》,驟眼看,跟《靚太唔易做》(Desperate Housewives)一個餅印。首集首節,主要演員對鏡頭獨白,道出了一宗命案背後的疑團,這橋段跟《靚太》第一輯第一集第一節,基本一樣,不同的是後者由死去的靚太旁白,充滿黑色幽默,讓人會心微笑,一坐下就捨不得走,比較起來,港版的故弄玄虛和煞有介事,看得人心驚肉跳,尷尬不已。
同樣情出現在一大堆專業劇中。不論題材是法證、警匪、消防、醫護、教育、航空,劇集的骨幹內容,永遠是三角或多角戀愛,離不開我愛你你愛他他愛她,不管男女主角從事何種職業,那些工作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讓戀愛發生的場景和事件。英美同類劇種耐看也好看,因為觀眾經常有「學了一點什麼」的錯覺,譬如看得多ER和CSI,真的會以為對急症室和犯罪心理多了認識, 但看香港版本,不但極少有知性上的啟發,有時甚至令人覺得劇情似是而非,違反常情常理。要說觀眾始終最愛愛情故事,又為何拍不出日劇和韓劇中那些細膩動人的細節,而非要把男女主角的戀事,設定在水晶燈高懸的巨型豪宅,又或者爆破不住的險境中呢?
這就是我感到最不對勁的一環了。當然抄襲於法於理於情都不對,但橫豎都走出了第一步,為什麼不抄得更徹底呢?什麼抄得太多,什麼抄得太少?已經成為濫調的「新劇又抄橋」,是不是把事情看得太簡單,以致我們從沒有認真思索過這些路人皆見的抄襲現象?譬如電視創作人決定「參考」什麼和棄掉什麼,不可能沒有考慮過觀眾的愛惡,我們比較不同版本時,除了逐一揪出相似的橋段和片段,是不是可以順便探討一下電視台對觀眾以至社會的看法?
抄襲《大長今》表面
有了這麼偉大的動機,我看《宮心計》時特別起勁。人人都說那是港版《大長今》,表面看,兩劇實在相似得過火,角色的設計熟口熟面,我唯一不確定的是,米雪和關菊英,誰是崔尚宮,誰是韓尚宮。當然要把多計的金鈴想像為怕事的連生有一點難度,但三好配長今,高大人配閔大人,應該不會招來異議。故事由落難官家小姐入宮開始,三朝二日提一提做人要「做好事,說好話,存好心」(顯然是此劇主旨),但好事多磨,好話難說,好心無好報,全劇就看命運曲折離奇的三好如何幸不辱命,成就其三好大業。這確實也是長今的故事,但大綱如此,細節可不一樣。長今入宮後,先學廚後學醫,好學不倦,為煮好菜,上山下鄉準備食材,實驗不同烹調方法,單看她煮菜,就道盡了她的專注、手藝和創意。當上醫女後,她神農氏上身,不但親嘗百草,還以身犯險,走到傳染病人之中跟他們一起生活。長今一樣有三好,但不用靠對白逼觀眾入腦,靠的是合情合理的細節。看完《大長今》,雖不會記得她燒過的菜醫過的人,但幾十集下來,她被賦予了一個具體可信的人格,關鍵就在這些細節上。
《宮心計》則名副其實,細節盡在坑人的心計上,大致就是你算計我會如何算計你再算計我,諸如此類。在《大長今》中頻繁出現的炊事和醫務,在此劇換成為後宮領導人做衣裙和首飾的服飾部,順理成章大玩靚人靚衫靚景,箇中細節,包括把普通珍珠改為夜明珠,以及如何臨危不亂扯爛羅裙當披肩等,這類情節再豐富,到頭來除了靚,還留下什麼?至於在尚宮局心鬥角的可憐宮女,除了年長的幾位多點內心戲,其餘的不要說學長今實踐「人文關懷」,連複雜一點的性格都掙不到,忠就忠到死,奸又奸到痺,再一次鞏固港劇的clich﹕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若然未報,時辰未到。
說了這麼多,《宮心計》似《大長今》,查實又不是《大長今》,在劇情的轉換過程中,電視台保留了權力傾軋,捨棄了堅毅謙遜,擇善固執的「長今精神」,這番取捨,是否說明在電視台的算盤上,最為香港觀眾受落的內容和創意,只能如是?抄橋無罪,但把我們對娛樂的要求看得這麼基本,算不算店大欺客,把人看得太扁了?
讀到此,大概有人要罵我了:「這麼多牢騷,轉台或熄機囉!」對對對,當然是我不對, 但也多得觀眾如我,無電視才能在連年的批評謾罵中,歡天喜地慶生辰。我們這些喝TVB奶水大的,晃眼都長得老大了,它卻始終如一,不能不算是一種堅持。
文 陶囍 |
|